學名
Halosauropsis macrochir  
發音 
Halosauropsis macrochir短吻擬海蜥魚
by: 葉信明
命名者 (Günther, 1878) 棲息深度 1165 - 3165公尺
中文名 短吻擬海蜥魚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海蜥魚科 經濟性 否 
科號科名 F072 Halosauridae 食用魚類 否  中國大陸名 短吻擬海蜥魚 
最大體長 90 cm  觀賞魚類 否  其他中文名 海蜥魚 
世界分布 全球   台灣分布 西南部、東北部 
棲息環境 深海  模式種產地
直布羅陀海峽 
同種異名 Aldrovandia macrochir, Halosaurus goodei, Halosaurus macrochir, Halosaurus niger   
參考文獻 Fishbase (2005);Fishes of Japan (Nakabo, 2002)  Günther, A. 1878 Machida, Y., O. Okamura etc. 1988 Nakabo T. 2002 
典藏標本 ASIZP0059347 ASIZP0065507 ASIZP0065673 ASIZP0066105 ASIZP0066112 ASIZP0066227 ASIZP0066726 ASIZP0066766 ASIZP0066790 ASIZP0066911 ASIZP0067023 ASIZP0067035 ASIZP0067994 ASIZP0069705 ASIZP0074777 ASIZP0074778 ASIZP0080502 ASIZP0801269 ASIZP0801270 ASIZP0801271 ASIZP0803755 ASIZP0900536 ASIZP0911269 ASIZP0911270 ASIZP0911271 ASIZP0913755 FRIP00519 FRIP03034 FRIP03096  
典藏基因2008-03-24,Kui-Ching Hsu,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2012-01-02,柯慧玲,CO1,100%
英文俗名 Abyssal halosaur 
瀕危狀態 NL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細長,如鰻形,側扁。尾部細長,尾端細尖。頭楔狀,吻間長,顯著突出。口小,下位,鰓蓋被鱗片,上頜兩側頜齒齒板分離且與翼骨齒板相連。體被小圓鱗,側線鱗片較大且特化,腹鰭前側線鱗12-16個,臀鰭前側線鱗26-32個。第一鰓弓鰓耙數15-16枝。背鰭具11-13根軟條,腹鰭具9根軟條:皆不具任何硬棘;臀鰭基底長,後部軟條與尾鰭相連。體色為深褐色,鰓部顏色較身體深。

棲所生態

為棲息於水深1165-3165公尺深的深海魚類,以烏賊類的軟體動物,糠蝦以及各種甲殼類動物為食物。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大西洋,西印度洋以及西太平洋溫帶至熱帶海域,臺灣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有採樣記錄。  

漁業利用

深海魚類,不具經濟價值。  

資料維護:黃世彬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網站營運: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